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 正文

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头雁(摘自中国教育报)
[ 作者:吴小京   转帖自: 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06/09 17:21:51 责任编辑:耿风     审核人:]

一、悠久的办学历史,雄厚的办学实力,为学院的发展构筑了强力支撑

  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开封市的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29年,前身是国立黄河流域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历经黄河水利专科学校、黄河水利学院、黄河水利学校等历史沿革。1998年

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当时全国水利行业和河南省惟一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学院划归地方,实行中央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5月,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建设的15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一。

  75年来,学院已培养了5万多名毕业生,他们已成为我国水利行业的技术骨干,有的已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或领导干部,特别是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所属机构,80%左右的技术和管理干部是学院的毕业生,因此学院赢得了黄河水利委员会“黄埔军校”的美称。

    二、以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高职教育强势品牌

  早在几年前,教育部就提出了“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的高职教育的基本工作思路,同时提出,争取经过5年的努力,产生一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制定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教学计划;推出一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编写一批高质量的高职教材;建设一批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示范性专业和教学工作优秀学校。几年来,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围绕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高职教育研究,转变教育观念

  在全院教职工中开展了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特色和作用、高职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研讨活动,统一了思想,树立了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理念;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注重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生产一线技术岗位(群)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基础理论适度,专业知识与能力适应岗位要求,思想素质教育以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为基础的人才培养质量理念。并在学报开辟高职研究专栏,鼓励教师发表高职教育研究成果。同时,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争取教育厅、教育部高职教育研究课题。学院2000年主持了“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的研究与开发项目,2001年申报河南省教育厅“十五”教育科学发展规划课题,有11项被批准立项,其中3项被定为重点研究课题,2002年又主持或参与了8项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研究工作。

  同时,为把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院专门成立了高职教育研究室和示范性建设办公室,以负责高职教育的对策研究和示范性建设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

  2.以创建国家级重点专业和精品专业为突破口,走特色发展之路

  办出特色,办出质量,是决定高职自身发展的“命门”所在。一所大学没有学科优势,就没有自己的特色,就难以具有竞争力。学院及时抓住教育部开展的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申报评估机遇,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经过积极努力,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和“测量工程”两个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重点)专业,“工程机械”专业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2年底,“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为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学院于2002年4月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各系积极申报,经学院专家委员会评审,确定了“自动化工程”等8个专业为我院首批院级改革试点专业,并安排了专项经费予以支持,为今后创办更多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创造条件。在创建精品专业的同时,学院也积极打造精品课程,2004年2月,水利系张耀先教授主讲的《水力学》课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精品课程”。

  3.加强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从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教育和社会结合起来,使教育真正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重视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把产学结合作为培养高职人才的基本途径。具体做法:一是要求每个系都要有一个共建单位,每个专业要与2~3个企业加强联系,成为协作单位;二是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和参加生产实践锻炼;三是根据工程单位需要安排学生提前就业,顶岗实习,在校企结合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任务。

  在理论教学改革方面,一是通过社会跟踪调查,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二是根据人才能力培养要求,将有关教学环节组成系列课,在系列课的基础上,确定各门课程的地位、作用,合理划分各自的界面,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出版高职特色教材;三是讲练结合,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四是注重人文和社会科学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除将“两课”、《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美术欣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以外,还在全院开设了《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等20多门选修课。

  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坚持把实践教学改革作为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改革,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坚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教学质量的保证。学院在注重校内教学实验、实训场馆建设、仪器设备投资的同时,重视在国家大型工程基地建设独立的实训基地或依托国家大型工程(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二是实训场馆实行开放式管理,提高大型试验仪器设备循环次数,为更多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三是加强学生在生产单位顶岗实训的管理。学院对接纳学生顶岗实训的单位和参加顶岗实训的学生分别提出要求,生产单位配备有经验的工程师负责指导,顶岗实习结束后由指导工程师写出评语,提交实践成果。有条件时,聘请工程师一起参加答辩委员会。四是结合科研和科技服务,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较早在同类高校中实行了学分制,实行教考分离,允许学生选课程(分必修、限修和任选)、选学程(3~5年完成学业)、选专业(即新生入校后给学生再提供一次选学专业的机会)。二是建立学生评教、专家评教、领导听课、教学值周检查等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学生评教,即每学期结束前,组织全体学生填写《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卡》,对任课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由高教研究室统计分析,排出本学期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总体名次,并以适当方式传达到教研室和任课教师,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专家评教,就是学院聘任精通教学业务、熟悉教学管理的退休教师组成教学督导专家组,通过随机听课,检查教案、作业批改情况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师教学质量作出评价,并负责教学事故认定等。领导听课制度,学院规定各级干部听课次数和具体要求。领导干部通过听课深入了解学院课堂教学状况,以便及时解决教学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力地促进广大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学值周检查制度,即实行中层行政管理干部和各系部领导等参加的轮流教学检查值周,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以及后勤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保障了教学秩序的稳定。

  5.重视教材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在教材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优先选用教育部和高教出版社推荐的高职高专教材的同时,积极组织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教育部规划高职高专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已有30位教师参加了34种教材的主编和参编工作。二是结合学院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特色教材编写工作,目前已出版特色教材16本。三是编写在校内使用反映国内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讲义和教材120种。四是重视声像视听教材开发工作等。

  6.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实验实训水平是关键。几年来学院一直把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学院示范性建设的目标之一。一是学院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参加工程实践,提倡教师社会兼职,以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二是学院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兼任专业课或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以密切教学与工程实际的结合,缩短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距离。近3年,学院聘请了10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及国外援建专家来我院讲学,拓宽了师生的视野和理论素养。

  三、深化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改革,增强学院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

  1.推行全员聘任制和实行院内岗位津贴制,用政策的吸引力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办好一所大学,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必须*有吸引力的政策和措施,政策和措施是吸铁石,是指挥棒。学院根据人事部、中组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2003年3月正式实施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一是按照“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推行全员聘用制度,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按照“以岗定酬、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原则,建立国家工资与院内岗位津贴和奖励津贴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将职工收入与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直接挂钩,打破平均主义,拉开了分配档次(经过测算,在教学岗位的最高津贴是管理和服务性质岗位最低津贴的7~8倍),真正体现了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导向,调动了教学第一线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激发了办学活力。

  2.采取激励措施,加快教师队伍培养步伐

  师资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一支最重要的力量,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办学的质量。在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和脱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方面,学院采取了优惠的鼓励政策,凡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院报销学费,并给予学习期间一定的生活补助。同时,学院还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其它高校的支持,开办工程硕士班。目前,学院专任教师337人中,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生9人,获得硕士学位和在读硕士生106人。

  3.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构建全员育人的网络体系

  学生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大事。目前的学生管理由原来的院级管理改为院系两级管理、以系管理为主的体制,由过去的兼职班主任制改为专职年级辅导员制。学院成立由负责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为主任的学生工作委员会,及时协调和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具体实施由院学生工作处、院团委负责,各系由系总支副书记主抓学生管理,团总支协助。同时,根据学院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职责,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任务分解落到实处。另外,院学生处、院团委注重加强对各系学生会干部的培训和指导,重视发挥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管理功能。

  四、发扬“四千”精神,拓宽就业渠道,为学院的发展开辟通向未来的生命线

  招生与就业是当今高等学校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的两大课题。作为一所大学没有生源,招不到学生,正像一个企业,没有原材料企业就要停产,被淘汰出局。但是,有了生源,如果毕业生没有市场,或者说学校不能帮助毕业生找到工作,从长远看,出口不畅,必然影响进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难以长期生存。

  多年来,学院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与招生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充分发扬“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通过电话、信函、会议交流、网络、登门拜访等方式,先后与全国1087家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实质性联系。并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与国家测绘系统、水利水电系统、建筑系统、铁路系统、石化系统等建立了长期的供需合作伙伴关系,为毕业生就业开辟了稳定的就业渠道。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攀升,2000年为83%,2001年为85%,2002年为85.5%,2003年为93.92%,其中水利类、测绘类、机电类等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据河南省教育厅的统计,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同类高校前茅。

  学院还为希望深造的学生创造了继续求学的机会:一是毕业生中30%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升入本科院校学习,学院的所有专业都有对口本科院校的相关专业可以接受,在考前有针对性地为考生举办考前辅导班;二是与中央电大联办了开放式教育本科班,在学习本院专科课程的同时,可以参加本科段的学习;三是与同类本科院校举办本科函授教育。

  五、科学的发展规划,建设中的新校区,为学院的发展勾画出了美好远景

  学院立足长远发展,科学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一是坚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方向,以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目标,到2007年之前,把学院真正建成以专科层次教育为主体的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在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重点专业),开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试点工作,为创办本科层次教育为主体的职业技术学院奠定基础;二是在总结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验和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到2010年,力争把学院建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多层次、多规格办学形式相结合,教学条件保障体系完善,各项管理科学规范,办学效益突出,办学特色显著,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和样板地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在7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黄河水院曾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学院原占地面积仅有360亩左右,且分割为3个校园,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和办学的成本,严重制约着学院未来的发展。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为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创造硬件环境。2002年6月,学院党委作出了筹建新校区的重大举措。新校区位于开封市西隅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1132亩,计划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现已进入一期工程施工阶段,今年下半年将有6000名学生如期入住新校区。

  学院党政领导对新校区的建设规划高度重视。为了把新校区规划好、建设好,学院邀请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参与新校区的总体规划设计竟标,同时邀请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的规划设计专家、教授和主管部门的建筑规划设计专家组成评标专家组,对新校区规划方案进行精雕细琢。

  不久的将来,一所建筑简洁、明快、造型新颖、格调与色调相统一,环境与景观、秩序与诗意相融合,蕴含传统建筑韵味,富于时代设计风格,体现绿色校园、人文校园设计理念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多年来,学院秉承“诚信、求新、创业、修能”的校训,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加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实行校企联姻、产学结合、共同发展的办学新路,培养了大批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展望未来,前景更加辉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这只领头雁将会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