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黄河中下游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2011年第一批立项的校级研究中心成长起来,2018年获批开封创新科技团队,2019年获批开封市工程技术中心,2020年4月获得了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的审批成为省级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牢牢坚守服务水利行业和地方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通过校级-市(厅)级-省级-国家级四级平台培育机制,科学布局与专业群契合的平台矩阵。对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等顶尖研究机构,将研究成果和技术服务切实融入水利行业、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中,服务和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省区域经济发展中,服务和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文件 
研究中心现在专兼职研究人员50余名,其中教授、博士30余名,柔性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2名。建设有1000余m2的校内试验场地,与河南省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惠北水利科学实验站建设有3000余m2的柳园口引黄灌区作物试验场地。
 
 
 
(一)经费使用情况
自2020年4月获批省级研究中心以来,共使用经费近500万元。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 项目名称 | 使用经费 | 所在位置 | 参观亮点 | 
  
   | “水之川”海绵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技研场 (见组图1) | 200万元 | 校内鲲鹏山西侧, 面积约400m2 | 渗、滞、渗、净、用、排等30余项海绵城市雨水利用关键技术,可演示 | 
  
   | 人工湿地试验场 (见组图2) | 20万元 | 雨水花园北侧 占地约20m2 | 与加拿大弗莱明学院CAWT技术合作,人工湿地 | 
  
   | 智慧温室大棚试验场 (见组图3) | 200万元 | 风雨球场西南侧 占地约200m2 | 作物负水头试验 作物水肥一体试验 | 
  
   | 生态环境实验中心 (见组图4) 与环境工程学院联合 | 4000万元 | 8号实训楼1层 2层,约4000m2 | 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ICP-MS、X射线衍射仪等 先进设备 | 
 
 

图1 “水之川”海绵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技研场


图2 人工湿地试验场

图3 智慧湿室大棚试验场

图4 生态环境试验中心
 
 
(二)中心现有的仪器设备(只列近期采购、典型仪器和软件)
 
  
   
    | 仪器、设备名称 | 型号数量 | 主要用途 | 添置方式 | 经费概算 (万元) | 
   
    | 水力模拟分析软件 | DHI MIKE11,1套 | 计算 | 国内购置 | 30.0 | 
   
    | 便携式多普勒流速流量仪 | DPL-LS12,2台 | 实验 | 国内购置 | 7 | 
   
    | 高清水下摄像机 | HK08D,1台 | 实验 | 国内购置 | 1.5 | 
   
    | 多频回声测深仪 | Bathy-500MF ,4台 | 实验 | 国内购置 | 18.4 | 
   
    | 计算机 | Think Center,2台 | 实验 | 国内购置 | 1.6 | 
   
    | 涡轮流量计 | lwzy050412652101,8套 | 实验 | 国内购置 | 4.08 | 
   
    | 水位仪 | WYG-Ⅲ型,10套 | 实验 | 国内购置 | 5.8 | 
   
    | 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 | 1290 Infinity II/6470,2套 | 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检测 | 进口仪器 国内采购 | 391.96   | 
   
    | 气相色谱仪 | 7890B,2套 | 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 | 进口仪器 国内采购 | 69.6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 热电RQ,1套 | 金属离子检测 | 进口仪器 国内采购 | 106 | 
   
    | 高效液相色谱仪 | 1260Ⅱ Prime,2套 | 有机污染物的检测 | 进口仪器 国内采购 | 69.9 | 
   
    | 离子色谱仪 | 瑞士 万通 ECO,1套 | 水中部分离子的检测 | 进口仪器 国内采购 | 39.38 |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Agilent7890B-5977B,1套 | 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 | 进口仪器 国内采购 | 69 | 
   
    | 热分析仪 | 美国 TA Discovery SDT650,1套 | 熔点及结晶度的测定 | 进口仪器 国内采购 | 49.83 | 
   
    | 流变仪 | 美国 TA DHR-2,1套 | 黏度测定 | 进口仪器 国内采购 | 55.86 | 
   
    | 污水处理厂 | 1套 | 校区污水处理 | 国内设计建设 | 320 | 
   
    | 经费合计 | 约4000万元 | 
   
    | 添置方式为:国内引进、国内购置、自行研制 | 
  
 
 
(三)中心取得的成果
1.扎根黄河灌区,让农民增产增效。河南省黄河中下游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封市水资源低影响开发科技创新团队与河南省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惠北水利科学实验站冯跃华教授级高工团队,自2011年就开始了科研与技术服务合作,双方于2019年成立了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大师工作室,2020年4月联合成功申报了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引黄灌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方向持续开展科技攻关、项目申报、成果奖励、人才培养等合作。技术成果在商丘引黄灌区、开封引黄灌区等多个地市推广应用,有效地降低了灌溉用水量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作物灌溉保证率,有效地促进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引导农业逐步向优质、高效、节水、增产型发展,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据测算社会效益达到21.64亿元。 
 
 
研究成果效益证明
2020年9月1日,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主持召开座谈会,邀请河南5厅局和4所高校相关专家,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就做好下步工作听取意见建议。冯峰说:“在座谈会上,我从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唤醒即将失传的黄河治水技艺、传承黄河治水文化等三个方面汇报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及建议。王国生书记很满意,很认可!” 

2.科研反哺教学,师生共享创新。将专业对口的学生通过优选机制,与老师共同组成创新团队,在研究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激发灵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享创新。教师带领学生全程参与科研创新,将最新的技术、工艺和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截止到2020年底,已完成引黄灌区小麦节水实验研究成果、开封市水资源多元优化配置实验成果、自稳式鱼鳞坑生态挡墙、负水头节水技术、生态混凝土5个进课堂案例,通过活页讲义、在线直播课的方式,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传授。将研究中最新的成果升华为教材,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中英文对照的海绵城市工作手册式特色教材,学生通过创新培养,与老师共同申报专利5项。指导学生的《城市雨水大脑——雨水资源数字化利用智慧链》(Urban Rain Brain - The chain of wisdom for the digital use of rainwater resources)在2021首届德国柏林国际数字化人才创新技能大赛中,战胜了德国宝马队、西门子队,获得世界总冠军,第十六届全国高职院校“发明杯”专利创新大赛三等奖,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6项,银奖2项。

德国柏林主会场颁发我校项目获总冠军证书、奖金、奖杯的会议现场
 
 
                                                   国际总冠军获奖证书                            数字化创新校长特别奖奖杯
3.深耕厚植黄河沃土,平台矩阵硕果累累。专业群平台矩阵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作用,师生团队与企业深度融合,深耕厚植黄河沃土,取得累累硕果。截止到2021年底,成功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25项,横向技术服务项目10项;科技成果获奖18项,其中获“大禹杯”国家农业节水科技奖三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河南省水利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学生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人数达382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通知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农业节水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