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原则与教学安排
教学工作量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验实训室辅助教学三个部分。实践教学包括各种实习、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综合练习、顶岗实习等。教学工作量以标准教学班教学课时为计算当量进行统计。一个标准教学班按40人计算(体育课按22人计算),一个标准教学班1节课为1个标准课时。
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见表1。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由各系负责安排。
表1全院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安排责任部门一览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系数
| 责任部门
|
1
|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 1.10
|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
2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1.10
|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
3
| 形势与政策
| 1.10
|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
4
| 高等数学
| 1.30
| 基础部
|
5
| 交流与表达
| 1.20
| 基础部
|
6
| 体育与健康
| 1.00
| 体育部
|
7
| 计算机文化基础
|
| 各系
|
8
| 英语
| 1.30
| 外语系
|
9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
|
| 招生就业服务中心、各系
|
10
| 军事理论
|
| 学生处、各系
|
11
| 全院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
| 1.10
| 教务处、相关系部
|
二、计算方法
1.各系计算方法
依照各系年度平均在校生人数,按全年每生30个课时的标准进行计算。各系教学工作量包括其教学任务范围内的所有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量,其计算公式为:

S1 —年度教学工作量;
N —年度平均在校生人数。
2.各部计算方法
(1)课堂教学
根据各自然教学班的课程计划学时、学生人数、课程系数等因素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S2 — 课堂教学工作总量;
n — 课程门次(每个自然教学班每门课程分别计为1个课程门次)
Ni —自然教学班人数;
M —标准教学班人数(体育课取22,其它取40)
Ki —课程计划学时;
Qi —课程系数。
(2)教学辅导与考核

S3 —教学辅导与考核工作总量;
n — 课程门次;
Ni —自然教学班人数;
M —标准教学班人数(体育课取22,其它取40)
Ki —课程计划学时。
3.各系部实训室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
实训室教学工作量划入相应的责任教学系部或职能部门,其计算公式为:

S4 —实训室教学工作总量;
n — 实训室承担的实验实训课程门次;
Ni —自然教学班或实训分组教学班人数;
Ki —计划实验实训学时;
Qi —实训室类别系数(计算机类实训科目取0.1,其它取0.3)
4.教师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教学工作量,由教务处计算并划入任课教师所在教学系部或职能部门。
课堂教学及考核辅导工作量计算公式为

S5 —教师人文素质公选课教学工作量;
n — 课程门次;
Ki —课程计划学时;
Qi —课程系数
Ni —自然组合教学班人数;
Pi —组合班班级规模系数,见表2。Pi计算公式为:

表2组合教学班人数(Ni)与班级规模系数(Pi)对照表
Ni
| Pi
| Ni
| Pi
| Ni
| Pi
| Ni
| Pi
| Ni
| Pi
| Ni
| Pi
|
60
| 1.0000
| 90
| 1.1875
| 120
| 1.3750
| 150
| 1.5625
| 180
| 1.7500
| 210
| 1.9375
|
70
| 1.0625
| 100
| 1.2500
| 130
| 1.4375
| 160
| 1.6250
| 190
| 1.8125
| 210
| 2.0000
|
80
| 1.125
| 110
| 1.3125
| 140
| 1.5000
| 170
| 1.6875
| 200
| 1.87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