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本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本节课程通过贯穿现代电力职业精神塑造的课程思政理念和目标,关注电力发展及职业发展(思政目标),帮助学生学习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等(教学目标),将爱国情怀、职业精神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厚值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牢固的现代电力职业精神,坚定学习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从事专业领域的信心,用专业知识报效祖国和人民。
2.通过讲解“典型案例”石龙坝水电站、杨树浦发电厂、火神山医院供电系统等,将电力人的传承、职业精神、爱国精神等案例融入(思政目标),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同,提升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环节学习热情(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电力科技对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通过实施“授课+提问+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电力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及电力人的坚守(思政目标),将课堂讲解、提问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熟悉并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
4.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应用,将爱国主义、专业责任担当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现代电力职业精神,坚定学习该专业和从事专业领域的信心,将科学育人和学科育人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效果的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敢于突破,牢记专业使命担当
采用“视频+主题讨论+案例讲解”方式,通过讲解《百年电力》及我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让学生去感受我国电力百年厚重历史,在被奴役的大背景下,电力人坚守电力阵地,敢于拼搏,敢于奉献,敢于牺牲,追求真理的过程,引出本节课知识点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与现状、电力设备研发与投产、电力技术研究与突破、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探索专业技术应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采用“视频+案例讲解+引导+启发”的教学模式,将火神山医院的电气图纸引入课堂讲解,使书本上的文字“活”起来,变成能够建设、能够发电、输电、变电的实物,突出电力科技对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体验在防疫战线建设上的“中国速度”与“中国态度”,帮助学生厚值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将学生自然将爱国主义情怀倾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树立现代电力职业精神,坚定学习专业和从事专业领域的信心,用专业报效祖国、回馈人民。采用图纸重点理解本节知识点: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
3.鼓励学生学好技能,树立现代电力职业精神
采用“案例+讲解”的教学模式,引入我国超高压输电线路,重点分析交流1000kV,直流±11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案例,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专业信心和自豪感。
课程思政案例内容
(一)案例引出及情景设计
线上活动:
情境一:百年电力、石龙坝水电站、杨树浦发电厂
1.发布资料:百年电力、石龙坝水电站、杨树浦发电厂等视频资料。
2.发布主题讨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的感想及对电力工业的新认识?
课堂活动:
情境二:了解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1.视频播放:火神山,通电了
2.结合案例讲授并引导学生学习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情境三:电力工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视频播放:特高压技术
2.结合案例讲授并引导学生学习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并思考电力工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树立电力人自豪感。
(二)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
知识点:电力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是由发电环节、输电环节、变配电环节、用电环节等组成。
知识点:发电厂的类型
发电技术:火力发电(化学能—动能—机械能—电能);水力发电(势能—动能—机械能—电能);核能发电(核能—化学能—动能—机械能—电能);风力发电(风能—动能—机械能—电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电能)等;
知识点:输变电技术
输电技术:交流输电(8交,330, 500,750, 1000)千伏;直流输电(10直, ±500,±800,±1100)千伏;
配电技术:交流配电网,直流配电网,换流技术;
知识点:用电技术及电力负荷
用电技术:交流用电负荷,直流用电负荷;
负荷等级: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等。
教学活动:
结合视频讲解各种发电过程的特点,并引出主题讨论。
主题讨论:哪些发电形式为清洁能源发电?新能源发电与传统能源发电有哪些特点?电力系统发展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三)思政元素融入
通过视频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中国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荣辱,感受我国电力百年厚重历史,从内心理解电力工业对于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追求真理信念,塑造现代电力职业精神。
《百年电力坎坷之路(上)》视频

《百年电力坎坷之路(下)》视频

《石龙坝水电站》视频

《杨树浦发电厂》视频

《护航特高压,跑出加速度》视频

《火神山,通电了》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