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杨应崧教授应邀作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专题报告

    作者:党委宣传部 姚芬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7-12-05 责任编辑:郝迪婧      审核人:于兆国

    在河南省高职重点工作推进会期间,125日上午,会议特邀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研究课题组组长杨应崧教授在我校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举办教学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专题报告会,河南省73所高等职业院校的院(校)长出席会议,河南省高职重点工作推进会代表、2017年高职骨干校长专题研修班学员等220余人,及我校全体科级以上干部、全体任课教师等参加报告会。大会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焦爱萍主持。


    报告会现场


    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研究课题组组长杨应崧教授作专题报告

    杨应崧以《理念 起点 重点 精神——再议诊改方案制定、实施》为题,从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理念、目标、基础、重点和精神保证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他认为,第一,先进理念是诊改的依归。诊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根本指引,以质量为“生命线”,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指所培养人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程度,是在需求调研、目标设置、标准制定、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过程监控、诊断改进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学校一切工作都要以服务对象需求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建立起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永不停歇地改进”应当成为职业院校的恒久目标;诊改必须有网络信息技术支撑。先进理念要以“五纵五横”结构,覆盖联动形成网络化,以“八字型”质量改进螺旋为运行单元,全员参与要制度化,以文化和机制“双引擎”注入动力,机制保证要常态化,以“一平台”技术支撑,确保智能化落地生根。第二,树立目标是诊改的起点。目标决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方向,是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起点和内生动力产生的源头,诊改所指目标是质量直接创造主体自己树立的目标,诊改所指标准是支撑质量直接创造主体目标的标准,诊改的目标、标准是个性化的,分类、分层的,要形成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第三,建立“螺旋”是诊改的基础。建立“8字螺旋”体现现代质量观,是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学习型组织、落实“三全育人”保证的需要,要找准“8字螺旋”的主体,通过抓住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聚焦关键要素、明确诊断信息和营造动力机制,落实“螺旋”主体责任。第四,强化诊断是诊改的要害。诊断是改进的出发点,决定改进的质量和效率,诊断强调自我、融入过程、重视研析、追求常态。将考核和诊改结合,能加快“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的建立,落实各主体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责任,使人才培养方案步入创新驱动、持续改进的良性轨道,加快常态化诊改制度的建立,促成内部治理形态的转变;考核和诊改结合要以主体自我诊断为基础,以常态采集的源头数据为主要依据,按依法依规通过的规则作出诊断结论,由网络信息技术提供运行平台。第五,振作精神是诊改的保证。建设一流质量保证体系、营造先进质量文化、攀登世界质量高峰,必须要有在世界范围内寻的瞄靶的眼光和创新超越的豪气。诊改需要有传承、借鉴,攻坚克难的自信,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勇气。诊改需要多一点真抓实干、出实招、求实效的真气,要真心实意钻研文件精神、服务“两个发展需求”、追求“零缺陷”,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立足实际抓关键,无私无畏出实招,数据说话求实效;必须发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从一堂课、一张试卷、一篇论文、一门课程开始”,砥砺前行、久久为功。

    报告结合时代发展形势,采用中外现实和工作案例,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旁征博引、阐释深刻,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感染力,使参会人员深刻理解了诊改工作的理念、起点、重点和应具有的精神,将对全省高职院校诊改工作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摄影:党委宣传部 袁洪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