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情投入教育 用行动诠释师德
——记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侯静先进事迹
侯静,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14级6个班214名学生的政治辅导员。
凭着对学生工作的热爱,她走上了辅导员这个光荣的岗位,执着坚守十年,送走了三届1126名学生。
她始终坚信,辅导员是爱与责任的化身,是付出和奉献的先行者。
她一直认为,作为辅导员,自己最幸福、最光荣。
她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为追求,兢兢业业做好学生工作,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她以真情投入教育,用行动诠释师德的内涵,凭着一颗求真务实之心、一腔执着上进之情,怀揣着善良、真诚和责任,在黄河水院教育的沃土上辛勤耕耘,以情的付出赢得了情的回报,以爱的播种获得了爱的丰收。
关注学生思想,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思想政治辅导员该是一个领路人,需要把学生引入正确的方向。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必须在工作中兼顾诸多要素,关心不同学生的成长。侯静老师用爱和行动践行着学生领路人的内涵和价值。
2011年11月的一天,侯静接到派出所的电话,她的学生小褚由于盗窃被派出所拘留。这是一名大一的新生,刚入学两个月,她脑海里对该生的印象仅仅是:内向、默默无闻。带着疑问,她焦急地赶到派出所,看到小褚瑟瑟的缩在派出所审讯室的角落,既可怜又可恨。据民警介绍,他拿走别人的手机,价值4000余元,已经构成盗窃罪。她保释了学生,没有急于责备,而是第一时间和学生谈心了解情况。该生家庭极度贫困,腿部些许残疾,这使他从小饱受嘲笑,且自卑、自闭,是大家眼中“三无青年”——无钱、无权、无手机。带着这个“外号”,他默默地忍受着,直到有一天他看到同学睡着了,而手机就放在桌子上,他想也许有了它,就可以不再让某些同学嘲笑。最终冲动战胜了理智,他迈出了错误的一步。她深深地感觉到,这个学生的错误,不该由他自己买单,他的犯罪是由心理及思想的问题引起的,而这正是作为一名政治辅导员该去引导和教育的。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反省。90后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更注重自我价值,心理上的关怀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辅导员应该是一个领路人,需要把他们引入正确的方向。
带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爱,她在工作中注意从学生思想上、行动上、心理上等各个方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将工作做好做细。她重视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思想上“脱贫”,同时开展“挫折教育和成功教育”,让学生学会自立,她把思想工作做到了点滴小事中,做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了每位学生的内心深处,她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
关怀学生成长,做心系学生的好老师
“辅导员是一个寂寞的职业,这种寂寞中承载了太多的责任,寄托了学生的梦想和希望,心系学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侯静老师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且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多少个日日夜夜,她为学生不好好学习而着急上火;多少次,她为能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又有多少次,她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
在她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个班级是单招学生,相对于其他班级学生来说,单招生积极热情,个性十足,但同时他们学习底子差,不服管教。从入学开始,就不断地出现问题。迟到、旷课、晚归、宿舍卫生差,每天都能有意外的“惊喜”。在上课时,课堂纪律差,认真听讲者少之又少,一个学期下来,成绩一塌糊涂,外出上网夜不归宿的越来越多。在工作中,她发现,仅仅严格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学生大都是本地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个性外向,渴望被肯定。在这些学生的管理中,她针对性地采取宽严结合的方式,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充满人文关怀,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生活上,她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悉心照顾,无微不至。天冷了,她会叮嘱学生们多穿衣服,加强保暖;放学了,她嘱咐家在本地的学生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天气晴朗时,她提醒学生晾晒被子。她用关切的话语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并不懈努力,单招班的班风、学风终于有了极大的改善。
关爱学生生活,做全身心爱护学生“知心大姐”
生活中的她,经常行色匆匆,无暇顾及自己的早餐。教室里,她满怀激情地讲课,与学生愉悦互动;学生宿舍,她与学生共打扫,督促他们做好寝室卫生;办公室里,她与学生们促膝长谈。这就是一名辅导员老师的日常生活。但是,她过得充实、快乐。因为,学生是回音壁,她爱他们,他们也会爱她。慢慢地她学会了用爱去教学生,懂的用良心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从入校的第一天开始,她为每个新生建立一份个人档案,每班一个笔记本,上面有每个学生的照片、爱好、家庭情况等,她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识每一个人,在不经意的时候说出每个学生的姓名和爱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爱和重视。她会在笔记本上记录每个学生每一学年的变化和成长,给学生的大学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
在外求学,很多学生不懂得照顾自己,时常有学生生病住院。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面前,无论是白天黑夜,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因为她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她会亲手做学生爱吃的东西,送到病床前,也会不眠不休地陪在学生身边,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温暖。一位刚入校的新生因有糖尿病,经常忘记打胰岛素,好几次侯静老师连夜开车把他送到医院抢救,后来,她养成习惯,每天定时给学生发短信,提醒他按时打针……
同时,她又是学生们的“知心大姐姐”。她为每班建立一个QQ群,用学生最爱的方式和大家沟通;她热心公益,和班里的学生一起资助贫困地区的孩子,让大家学会关爱和帮助;她热爱生活,经常组织丰富的文娱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得到锻炼,体会集体的温暖;她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定做好,言必行,行必果。正因为她有一颗热情的心,学生们也愿意和她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和烦恼,都把她作为良师益友。经过不懈努力,她所带的班级学生积极向上、团结自信,千分制考核一直名列前茅,成为学校和河南省的先进班级。她自己也荣获“开封市优秀教师”、“黄河水院优秀教师”、“黄河水院十佳辅导员”等荣誉称号,这一切都是对她工作的最大肯定。
执着坚守一份事业,收获桃李满天下的芬芳和甜润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初为辅导员,很多人往往都是有激情的,但时间一长,出路在哪里的困惑就会浮现出来。专职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少辅导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便对工作生涯开始惶惑,失去了人生的目标。
而在关键时刻,她坚守住了这份执着和热爱。她曾说辅导员应是专家型的德育工作者,应该制度化、专业化、队伍化。在大家纷纷转岗时,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始终奋斗在第一线。她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先后在《中国教育学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主持和参与了校级以上课题11项,考取了创业咨询师证书,获得了校级以上奖项20余项,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让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辅导员”。
每当有人笑称她是“辅导员界”的“元老”时,她总是说自己只是将工作作为事业来做。每个学生在她眼中都是一份珍贵的记忆。李浩博,那个最难管的学生,调了两次专业,侯静老师一直是他的辅导员。整整三年,每次他旷课出去上网,她都苦口婆心的劝他,最后总算是感动了他,顺利完成学业;郭闪闪,那个因为一道题跟老师争论半天的可爱的女孩子,家庭困难,却又自尊心强,交学费时为难的偷偷哭,却一直不肯说出来,侯静老师为她申请助学金,帮她树立自信,让她从一个自卑的女孩,逐渐成为自强自立的强者,并顺利参加工作……。这厚厚的一摞记忆,成为了她迷茫中的清醒剂,安慰了她躁动的心河。她常说:“虽然我不具备金钱的富有,但我精神上是充实的。这满园芬芳就是给默默奉献却两袖清风的辅导员最大的收获和最宝贵的财富。”
在付出了所有的爱和努力后,她也收获着、享受着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生病了,学生会在办公桌上放下治疗的药;过节了,学生会送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卡片祝她节日快乐,还会说上一句让她感动和安慰的话:“老师,您辛苦了!”;嗓子干了,学生会为她端上一杯水……。她用爱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她把关怀的营养输进他们的血液中,学生的一声“老师”,提醒着她作为一个教育者的使命,让她更有动力。
十年来,侯静老师本着一颗初心,爱着一群学生,坚守一份事业,用自己的坚定书写了一位辅导员最本真、最朴实的人生画卷。学生的快乐,是她最大的心愿,家庭的期盼,是她最高的追求,社会的需求,是她全部的职责。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陪伴学生共同度过了他们最美丽的时光,也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最美丽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