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2504071559271239TX.png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校成功举办“AI赋能教育创新·黄河精神涵养师德”暑期师资培训班

作者:教师工作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责任编辑:教师工作部  审核人:党委宣传部

为落实教育部全面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相关要求,培养懂技术、善教学、能创新的新时代教师,7月10日,我校“AI赋能教育创新・黄河精神涵养师德”暑期师资培训班在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校长胡昊出席开班仪式,全校600余名专业教师参加培训。开班仪式由副校长周志琦主持。

胡昊做培训动员讲话。他介绍了学校坚持“13695”工作思路,在职业本科、第二轮“双高建设”、人工智能+等核心工作开展情况,他指出,学校当前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举办暑期师资培训班对于提升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涵养优良师德师风,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此次培训,他向全体学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强化人工智能应用,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全体教师应主动适应AI带来的变革,掌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实施精准评价。二是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体教师应深刻领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内涵,将立德树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三是要深化产教融合,铸就“职教金师”团队。参训教师要深入企业一线,学习前沿理念和先进经验,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学改革、提升育人实效的动力,共同书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周志琦就本次培训的课程安排进行了详细说明,并要求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培训学习当中,做到学有所获。

培训班上,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张紫徽作《AI赋能高校数字化改革》报告,详解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并从垂类大模型、智能体和产业升级的角度分析了AI对教育系统带来的机会。

水利工程学院张圣敏教授作《以水利工程制图为例:分享黄河精神在教书育人中应用》报告,通过分享退休教师张强武设立“劲崧奖学金”的案例,生动展现黄河精神在教书育人中的传承脉络。

科技处处长冯峰教授作《在技能的沃土上培育学术品格·高职本科教师的学术诚信使命》报告,从学术品格要素、学术诚信使命、学术诚信要求及学术不端案例四方面,系统阐述了教师学术素养提升路径,呼吁教师恪守学术诚信。

本次暑期师资培训包含校内培训,以及各类“国培”“省培”“企业实践项目”“线上培训”等项目,旨在引导教师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对教育数字化的认识,找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结合点,同时夯实师德师风根基,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职教金师”。


人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