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教研  >  正文

东华大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阅读次数:次  来源:

2005年12月,东华大学心理健康中心被上海市认定为5个“上海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之一,至今已五年。五年中,在上海市教卫党委、教委的领导下,“示范中心”在推动本校以及带动和促进周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12月,东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在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委员会十四届年会上荣获先进集体称号。

  一是领导重视、大力投入,确保“示范中心”建设落到实处。学校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每年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重点工作,形成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党委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党委常委会议事日程,成立了东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负责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领导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曾先后7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工作体制、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重大问题进行部署安排,切实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目前,学校明确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落实编制和人员。学校结合“示范中心”建设的要求,全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目前中心由专职心理咨询师6名,兼职咨询师4名,都具有心理学硕士或医学教育背景和中、高级职称和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经验,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学校还在每个学院配备了1名专任心理辅导老师,他们接受相应的培训后负责在各自的学院中开展工作。

  第三,确保经费投入。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专款专用,并逐年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2005年,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被市教委确定为“区域示范中心”获得6万元经费支持,2005年学校投入配套经费6万元,2006年投入15万元,2007年投入16万元,2008年起,学校每年投入21至22万元,上述款项每年全部及时到位,为稳定高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基本保障。

  第四,开辟专用场所,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为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学校为“中心”提供了总面积合计约4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并在两个校区的咨询室建立图书库,中心每年购置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书籍、期刊、音像资料等等,提供给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以及辅导员使用,并向区域内高校的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开放。

  二是立足大局、加强共享,充分发挥“示范中心”的辐射效应。学校在建好“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全力做好“三个面向”,充分发挥“示范中心”的辐射效应和示范带头作用,努力推动区域内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上水平。

  第一,面向区域内高校的辅导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5年来,共举办了7期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班,共有286人次参加了培训,内容有适合于未接触过心理学的辅导员学习的基础性知识和专业性强的心理治疗方法,还有适合于自我成长的体验式学习,如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应对、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团体心理训练的理论与实务、心理危机干预、家庭系统排列等。

  第二,面向区域内各校咨询师开展交流活动。示范区域内的各校咨询师大多比较年轻,因生活阅历少和工作资历短而缺乏经验,他们对于个人成长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示范中心的建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的归属感、安全感大大增加,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形成一个团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为他们的自我梳理、自我觉察和自我完善营造了一种十分有利的氛围,同时他们的专业能力也在我们举办的各种活动中逐渐得到提升。5年来,共组织了咨询师活动54次,776人参加。

  第三,面向区域内高校开放“示范中心”的优质资源。由于工作和情感交流的频度高、程度深,示范区域内各校都很容易相互取长补短,加快本校工作的进展。学校免费向区域内高校开放团体心理训练器材、图书、音像资料等,同时还利用本中心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各高校服务,如各类学习资料的刻录、组织活动的后勤保障等,使有限的资源被充分利用,真正做到资源和成果的共享。

  三是系统推进、注重特色,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学校以增加覆盖面和提高成效为着力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宽度和深度,不断提升“示范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第一,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为了提高咨询师的专业水准和业务能力,学校每年给予专项培训经费,使每名咨询师每年都有机会外出接受高质量的业务培训和参加高水准的专业会议,不断开阔眼界、知识更新。同时“中心”对每个学院的1名专任心理辅导老师组织开展有计划的心理专业培训,经过几年连续的培训和实践,各学院的心理辅导老师大多具备了相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能力。

  第二,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中心”每学期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5年来覆盖学生近5000人次。每年对新入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约5000人开展团体心理测试,筛查出来需要访谈的学生本科生平均约为10%、硕士研究生约为6%,实际到访人数本科生55%、硕士研究生85%。经过访谈确定需要进一步心理干预的本科生约占总人数的0.6%、硕士研究生约占总人数的1%。此外,学校特别重视个体心理咨询,努力使来访者获得更为深层的心理成长,目前全校的个体心理咨询数量和质量在上海市的高校中位于前列。

  第三,努力构建心理健康工作的良好育人氛围。学校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主体地位,通过成立心理成长小组,开展“自我探索”、“人际关系探索”、“心灵成长”等主题教育活动,每组10至15人,由1至2名咨询师带领,每周活动一次,每次一个半小时,连续8至12周不等。从2008年开始尝试至今,学校共建立了34个不同专题的成长小组,仅2010年就组建了17个。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四川省高校开设心理学必修课
下一篇:学生处组织首次心理素质教育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