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公办职业本科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开封,其前身是黄河利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全国前十)建设单位。学校始建于1929年,先后历经国立黄河流域水利工程专科学校、黄河水利专科学校、黄河水利学院、黄河水利学校等历史沿革。1998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制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3月学校由水利部划归河南省实行省部共建。2025年2月升格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
办学积淀深厚,广受社会赞誉。学校历经90余年的办学与发展,形成了“技术人才摇篮、创新服务基地”的办学理念、“以工为主、以水为特,一体两翼、特色发展”的专业定位和“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定位,所培养的近20万名毕业生始终活跃在祖国的大河上下、大江南北,被誉为黄河流域的“黄埔军校”。原水利部部长杨振怀赞誉学校为“黄河技干摇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到我校视察时,对我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给予高度评价。原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到校调研职业教育时说,“希望你们继续当好标兵,创出经验,带动全省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在视察学校时说:“没有黄河水院,就没有黄河50多年的岁岁安澜”。长期以来,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优良、技术服务能力较强、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的全国先进高等职业技术大学。
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占地面积1780.70亩,建筑面积52.2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3亿元,资产总值23.38亿元(固定资产总值18.4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8万余册,电子图书90万余册,建设理实一体校内实训场所193个、校外实习基地533个。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85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41.01%,博士、硕士占88.48%,省级“双师型”教师569人,占专业课教师比78.92%。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中原英才计划”中原领军人才、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河南省模范教师、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全国水利职教名师等8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4929人。
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成效显著。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立足社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努力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协调发展。学校设有水利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外语教学部)、电气工程学院、金融与会计学院、商务与管理学院、环境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旅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教育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部、体育部等16个教学单位,开设智慧水利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64个高职专科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农业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与应用6个高职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双高计划”国家重点专业群建设专业10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专业5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骨干专业7个。拥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各类国家级课程合计33门,居全国高职院校首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首批国家教材建设奖一、二等奖各1项。
近三年,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328项。其中,获得世界级奖项4项、国家级奖项553项、省部级奖项771项。学校曾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中连续7次获得一等奖,在“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15次斩获水利类赛项团体一等奖。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位居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名。